2014年交通运输工作计划
省委、省政府对2014年的交通运输工作作出明确部署,要求我们全力抓好以下五项重点工作:一是抓住港航发展这个重点,加快港口建设,完善港口功能,积极开辟国际航运线路,推进港城、港区联动,努力提升港口的规模、功能和档次。二是抓住铁路建设这个重点,强力推进重点项目,积极协调地方政府落实征地动迁资金,努力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确保工程建设顺利实施。三是抓住高速公路建设这个重点,强力推进续建、竣工、新开工项目建设,加强储备项目的前期工作,确保实现建设目标。四是抓住交通物流发展这个重点,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全力推动物流业发展提速、水平提升,提高对服务业发展的贡献率。五是抓住建设资金管理这个重点,积极筹集建设资金,努力降低建设成本、运营成本和融资成本,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根据交通运输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新要求,省厅确定了2014年全省交通运输工作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全国交通运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求优的总基调,以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为统领,以加快发展“五个交通”为目标,以稳步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全面改善交通运输服务为核心,以开展管理提升活动为载体,努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提供更便捷、更高效、更环保、更安全的交通运输保障。
按照这个要求,2014年要切实抓好以下七项工作:
第一,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确保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2014年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完成投资440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高速公路建设要完成114.4亿元,普通公路建设要完成118.5亿元,沿海港口建设要完成200亿元,运输站场建设要完成7.1亿元。一是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推进7个续建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确保建昌至兴城、灯塔至辽中、盘锦辽滨港疏港路、鸭绿江大桥工程建成通车。开工建设沈四高速公路改扩建、辽中环线铁岭至本溪段、鲅鱼圈疏港路、海洋红疏港路和杏山互通立交5个高速公路项目。全力做好京哈高速公路绥中至沈阳段扩建工程等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储备工作。二是加快普通公路建设。完成国道京哈线、省道大盘线等干线公路维修改造工程1660公里。加强施工组织,基本完成滨海公路盘锦、锦州段建设,建成海城通港产业大道,启动沈彰产业大道新民至彰武段、沈辽产业大道辽阳段、沈铁2号公路沈阳段等公路项目。三是加快铁路建设。加快京沈客专征地动迁工作,争取尽早开工建设。做好沈丹和丹大铁路征地拆迁收尾工作,积极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启动盘锦至朝阳客专联络线前期工作。继续做好蒙古乔巴山至辽宁铁路出海通道推进工作。四是加快沿海港口建设。实施75个港口建设项目,其中,续建49个、新开工26个,确保21个项目完工投产。五是加快运输站场建设。新建和改造27个等级客运站,建设11个公路物流基地、4个港口物流基地、5个铁路物流基地、1个航空物流基地。
第二,坚持管理这个永恒主题,全面提升交通行业管理水平。紧紧围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在全系统全面开展管理提升活动。一是强化交通建设市场监管。加强信用评价考核,规范市场从业行为,落实建设项目从业主体质量安全责任,突出设计、材料等质量源头治理,大力推行标准化、精细化施工。二是强化高速公路管理。以高速公路服务区卫生间管理为重点,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服务水平。加强施工组织管理,尽量缩短封路和施工时间。三是强化公路绿化和养护管理。以沈山、丹大高速公路为重点,实施高速公路绿化提升工程480公里。以重要干线公路、城市出口路等为重点,实施普通公路精品绿化工程500公里。强化各级公路的日常维修养护,干线公路优良路率要达到80%以上。四是强化公路路政管理。继续以路政管理规范路建设为抓手,加大路域环境和村屯路段整治力度,进一步强化源头治超和路面执法。五是强化道路水路运输管理。加强对长途客运、城市公交、出租汽车的分类管理,细化评价考核措施,研究约束激励机制,努力提高运营服务水平。六是强化资金和债务管理。认真做好高速公路通行费征收工作,确保完成110亿元的征收任务。加强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建设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千方百计降低工程造价。提高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水平,努力降低运营成本。积极推行债务再安排,千方百计降低融资费用。同时,交通运输的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各个部位、各个环节,都要把开展管理提升活动作为促进工作上水平的重要载体,并切实抓好、抓出成效。
第三,坚持为民服务这个核心目标,加快实施重点民生工程。一是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实施农村公路维修改造4500公里,利用“一事一议”政策修建农村公路4500公里,均比2013年计划增加1500公里。二是支持旅游示范区发展。全力推进辽河、凌河生态文明示范区道路建设,基本完成一期工程建设任务。确保建成弓长岭温泉旅游度假区、本溪汤沟旅游区等一批旅游路,为群众旅游出行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三是加快公路水毁恢复工程建设。加强工程调度和资金保障,确保在汛期前,全部完成2013年水毁公路恢复重建任务。四是加快城市公交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启动城市公交发展水平考评工作。积极推进沈阳、大连市交通运输部“公交都市”示范工程建设。到2014年底,全省市区平均公交分担率达到24%,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万人拥有率达到12.7标台,同比增加0.3标台。五是稳步发展农村客运。根据农村客流分布和群众出行特点,打破传统的“定班、定点、定时、定线”模式,采取滚动发班、定线循环和按需发班等多种运行方式,全力满足群众的出行需求。开通丹东大鹿岛至獐子岛间的陆岛航线,积极推行大连市陆岛运输公交化。六是及时解决社会各界提出的交通民生问题。要通过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各种媒体等多种渠道,认真收集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交通工作。特别要认真受理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尽最大可能解决群众提出的诉求,确保行业和谐稳定。
第四,坚持优化结构这个发展方向,不断提高道路水路运输的保障水平。一是强力推进交通物流发展。按照省政府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总体要求,编制完成《辽宁省交通物流发展规划》,建立全省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施港口物流、产业物流、城市物流和农村物流四大工程。加快建设与铁路、港口、产业园区对接的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和具备城市配送、集装箱运输等功能的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通过与邮政部门开展重点项目合作,创新我省城乡快递物流配送服务方式,提升利民惠农的能力和水平。重点培育60家交通物流骨干企业。二是积极支持港口企业发展。发挥行业优势,加强政策支持,继续做好以大连港为始发地的北冰洋航线通航工作,帮助港口企业提升集装箱中转能力,开辟国际班轮航线,加快邮轮母港建设。同时,积极支持和推动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港口企业做大做强。预期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10.8亿吨,增长10%;集装箱吞吐量1980万标箱,增长10%。三是继续推进道路客运集约化。完成21条客运线路集约化改造,使全省集约化改造路线达到609条,车辆达到6117辆,分别占总数的8.9%和40.6%,同比分别提高0.4和1个百分点。四是继续推进城际客运公交化。完成5条沈抚城际公交化线路改造,实现沈阳、抚顺两市公共交通的无缝衔接。积极推进沈本、沈铁和营盘城际公交一体化发展。五是继续优化运力结构。统筹客运车辆配置,分别在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客运中推广大型高级客车、中高级客车和经济型客车。积极引导货运企业购置集装箱车等专用运输车辆,推进道路货运车辆向专用化方向发展。加快老旧船舶更新,推进船舶向大型化、专业化发展,着力打造集约高效的运输船队。
第五,坚持创新发展这条根本道路,努力提高交通运输持续健康发展能力。一是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围绕交通运输行业高速公路养护技术重点实验室、桥梁诊治技术研发中心的平台建设,加大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合作力度,积极开展高速公路路面养护、现役桥梁诊治等技术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打造全国队伍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的交通研发基地。二是加强重点关键技术研究。紧密结合交通建设和管理实际,强力推进沈山高速公路改扩建关键技术、公路隧道冻害防治技术等23项科研项目,确保取得一批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科研成果。三是加快成熟技术推广。集中推广应用隧道管理信息系统、沥青路面再生等21项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工程建设质量,降低工程造价,提升养护管理和运营服务水平。四是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积极开展综合出行信息服务系统研究,建设具有大数据处理能力的云数据中心。在47个高速公路收费站安装94条ETC车道,ETC站点覆盖率达到75.7%,同比提高14.8个百分点。继续完善并加快应用汽车客运站联网售票系统,站内发车的三类以上客运线路全部实现网上售票。五是积极开展标准制修订工作。完善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大标准制修订经费投入,修订完成高速公路多车道技术标准、燃油汽车改装技术标准等12项地方标准。六是强力推进节能减排。积极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示范省区建设,争创示范城市,打造示范项目。积极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LNG加气站建设。力争到2014年底,全省城市公交车和出租车全部完成“油改气”。在条件成熟的城际客运线路上,开展客运车辆应用天然气试点。继续加快沥青拌和站的升级改造,建立2至3个绿色拌和站。大力实施港口装卸机械“油改电”,将大连港、营口港打造成全国绿色港口。
第六,坚持深化改革这条工作主线,着力解决交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一是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加强沟通协调,逐步建立协商机制,加快综合运输的顶层设计,争取在总体规划、技术标准、信息传输、经营规则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二是深化交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大力简政放权,精简行政职权项目。要做好上级部门下放审批事项的承接工作,应该取消和下放的审批事项要坚决取消和下放。积极推进行政审批网上申报办理,不能实行网上申报办理的,要积极纳入行政审批大厅办理。三是深化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改革。贯彻落实《辽宁省农村公路管理办法》,理顺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抓好阜新市和黑山县的试点的工作,总结经验、完善政策,为2015年在全省全面推开做好准备。积极探索和建立村屯公路的建设模式,采取因地制宜、因路制宜的方式,科学合理地确定村屯公路建设的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四是推进交通科技体制改革。逐步改变交通部门一家投入的传统模式,扶持企业牵头组织实施产业化目标明确的重大科技项目,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多渠道、全方位的资金投入保障体系。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交通信息化发展,鼓励企业共同开展交通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营。
第七,坚持安全发展这个基本前提,继续保持全系统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一要落实“两个责任”。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的直接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建立健全从主要负责人到所有岗位从业人员的责任体系,做到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基础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落实行业管理部门的监管主体责任,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行业指导和监督检查。二要排查整改安全隐患。紧紧围绕道路水路客运、危险品运输、城市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桥隧安全运营、港口码头罐区、工程施工现场等重点领域和部位,强化动态监测检查,认真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治理活动,坚决查处安全管理松弛、事故防范措施不落实等突出问题,着力提升安全保障能力。三要加强企业达标考核。按照《辽宁省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工作,2014年要实现70%的达标考评率。要将考评结果与市场准入、行政许可挂钩,坚决将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运输工具、设施设备和从业人员淘汰出交通运输市场。四要强化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针对当前交通行业可能出现的各类突发性事件,修改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加快建设公路、水路交通应急指挥平台,增强对事故的防范和处置能力。加强与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的合作,及时快捷地做好海上、陆上应急救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