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历史上惊心动魄的四次人口大迁徙:原来这就是我们的根

湛江历史上惊心动魄的四次人口大迁徙:原来这就是我们的根

伏波将军马援雕像

后来到了东汉末年,中原长期战乱,社会动荡,南方相对稳定,尤其是两广一带,山高皇帝远自成体系。就这样,为避战乱,百姓纷纷南迁,不少进入雷州半岛,本地人口大幅度增加。苏东坡在雷州《伏波庙记》中写道:“自汉末至五代,中原避乱之人多家于此。”

第三次是唐初至宋末的“福建移民大迁徙”,时间长达600多年。这段历史我们很多姓氏的族谱都有记载了。唐朝建立不久,为加强对边域的统治,唐太宗开发南疆,“徙闽民于会州”,这个“会州”也就是现在的雷州半岛地区。大批汉民,特别是福建莆田人涌进雷州半岛,形成一些莆田人留驻的村落。

然而,“福建大迁移”的真正主体,还是在南宋末年,宋皇族遭到了始无前例灭绝式的追杀。20万残军被元兵追击到湛江硇州及附近海域。此外,还另有10万老百姓随军逃亡到这边,其中不少是协助抗元的莆田人。

惨烈的南宋灭亡之战

南宋灭亡后,幸存的人大部分散居在雷州半岛各地,与当地居民融为一体,发展成本地主要居民。随后,莆田人南迁不断增加。也许有的根本不是莆田人,但因为信仰妈祖,就以妈祖的籍贯福建莆田作为自己的故乡,并写进了族谱。

到了现在,在湛江地区问一个本地人祖籍何处,或是去他的宗祠探访,大多有来自福建莆田的记载。湛江现属广东,却居住着大量的福建移民,闽南语系的雷州话还成为当地使用人数最多的方言。

湛江地区沿海到处都有福建人崇拜的“妈祖庙”“天后宫”,宗祠门口的对联还挂着“闽陆恩波流粤土,雷阳德泽接莆田”之类的对联。每条村的对联内容不一样,但意思近似。大家可以说说本姓宗祠的对联是什么内容。

麻斜张氏宗祠源自福建莆田

总之,不管是讲雷州话,还是讲白话讲吴川话,湛江地区民间的族谱,大多清晰地记载着其祖先来自福建莆田或是闽南地区。

这一阶段,在史料上只找到这样一段记载:唐开元元年,雷州府(现徐闻、雷州、遂溪、麻章及湛江市区一带)4324户20572人,到北宋元丰年间发展为91274户,27万人。

然而,这个数字远远比不上南宋末年迁徙军民为湛江带来的人口增长,可惜,那个短命的元朝只存在了八十多年,没有留下雷州半岛人口变化记录。

但据我所知,仅坡头乾塘陈氏大宗一个姓,从南宋末年到现在,开枝散叶至二十多万,分布到两广、海南、珠三角及东南亚一带,加上其他的姓氏,估计在湛江福建移民的后代现在应该发展到500万以上,这个数字并不夸张。

坡头乾塘的陈氏大宗

那么,湛江地区的第四次迁徙,也就是最后一次,是什么时候呢?那是在清朝康熙到道光的150年间。康熙皇帝解除了长达200年的海禁、海运贸易迅速恢复和发展。素有在海外谋生习惯的闽浙、广潮、琼崖商人,频频到湛江海域经商。

相传福建商人方氏捷足先登,是当时海上到赤坎经商的第一人,潮阳李氏则是潮州籍首个踏足赤坎的商人。他们得到当地居民友善关照,便定居下来,并不断招引同乡来赤坎经商。

到了清朝道光年,赤坎已“商旅攘熙,舟车辐辏”,向官府注册登记的商船达400多艘,其实中闽浙的商行船行就有45家。不少商人到赤坎贸易,觉得大有商机,便安家置业,久而久之,引聚集居,自成群体,形成今天赤坎的潮州街、福建街、福建村。当时,仅潮州籍居住的人口就达1000多人。

这就是湛江古代历史上的四次大迁徙史,也是绝大多数湛江人的来源。如果你了解你姓氏的族谱,可在下方留言,你的祖上是来自何方,又是何时定居湛江的。

接下来我们还会讲到抗战时期和解放后的湛江人口流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纵横哥的系列民俗历史文章喔。(本文已获湛江民间历史学家骆国和老师原创授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星际资讯

小红书浏览记录可以保持多久
365wm完美体育官网

小红书浏览记录可以保持多久

🕒 07-13 👁️ 7888
《暴风小子》全角色出招表一览
365bet手机版

《暴风小子》全角色出招表一览

🕒 07-09 👁️ 8243
qq怎么改名字昵称
最佳娱乐365bet

qq怎么改名字昵称

🕒 07-04 👁️ 6587